普通人燕尔新婚,是很喜庆热闹的大事,“蟳埔女”习俗中的婚嫁方式却别具一格。她们半夜出嫁,一件婚礼服装,一辈子只穿两次,居住的地方尤其特殊。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蟳埔保留了许多闽南传统习俗,比如独特的婚庆节俗、过年节俗、喜庆节俗、祭祀仪式,其中“半夜出嫁”的婚俗的祭祀仪式最突出。清代嘉庆年间《西山杂志》也有记载:“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头埔之蟳尾焉。晋唐之际海滩也,宋时渐涸成陆地矣。其地指今三十六都临海埔之蟳埔也,元明之际始有村落。”福建省泉州市的“蟳埔女”习俗历史悠久,如今已经成为了非遗项目。
埔女服饰和耳饰,都很有地方特色。在日常的装饰中,埔女习惯穿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颜色以青色或浅兰为主,老年妇女以黑色为主,裤子颜色都是白色,简单又干净。未婚女孩戴不加耳坠的耳环,已婚女性戴加耳坠的耳环,做奶奶后改戴“老妈丁香坠”的耳坠。
埔女最爱戴的头饰,就是各种各样的花。她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埔女就喜欢把头发留得长长的,方便成年之后将秀发盘起,梳成圆髻,穿上一支“骨髻”,随后,再用“茉莉”、“素馨”各种鲜花串成花环,圈戴在脑后,俗称为“簪花围”。因此,每个埔女头上的鲜花都争奇斗艳,让人移不开目光。
她们的服饰装扮特殊,居住的地方也很独特。来到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就可以看到记载着泉州辉煌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灿烂文化的“蚵壳厝”,此地每年都会吸引到大量前来参观的游客。
蚵壳厝是怎么来的?根据历史记载,宋末元初时期,“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
沉重的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船舱便空了,为了船只行驶更加平稳,船员将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浔埔海边。天长日久,这里便有了成堆的废弃蚵壳。元末明初,泉州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当地的百姓没钱建造新房子,只得捡起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这就是早期的“蚵壳厝”。
蟳埔村蚵壳厝长什么模样?人们用蚵壳、砖石砌成墙后,就会建造出一堵有着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花岗石、红色砖构成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图案的墙面。蚵壳厝不仅图案优美,还有防御作用,因为沿海一带的海风带有盐分,红砖易受腐蚀,而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闽南俗话所称“千年砖,万年蚵”。故此,今天的蟳埔村已经有了更多建筑材料可以选择,但他们仍然喜欢蚵壳铸造的房子。
但无论是服饰特点还是居住环境,都没有当地“半夜出嫁”的风俗引人注意。据说,埔女的婚俗保留着传统的闽南风情习俗,从订婚到结婚时,都要时时刻刻准备着鲜花赠给宾客,蟳埔女婚前,要准备一种自制的绣花鞋,鞋面用红布做,再绣上花纹,配串珠子点缀,婚嫁的衣服精致优雅。一切都准备好后,女子必须选在“半夜出嫁”。值得一提的是,埔女的婚服一辈子只穿一回,婚后就收拾起来压箱底,直到走完人生路,才又穿着入葬。
埔女服饰装扮和婚礼仪式都非常有讲究,她们的“能干”也是远近闻名的。她们生于海、长于水,天天与水打交道,下海捕捞卖鱼,上市场交流砍价,经营摊位、店铺,无所不能,成为了当地很有代表性的女性群体。
蟳埔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生活习俗中留下了不少海洋文化的痕迹。蟳埔女也是闽南文化的代表,相信她们的历史文化,还有当地特色,会长长久久的保留下去。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资料来源:
《中国社会出版社民间建筑》,作者:蟳埔蚵壳厝闽南网
《闽台传统服饰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作者:和立勇,郑甸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