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还记得过去几年里猥亵伴娘上头条的事情吧?这样的事即使上了头条,依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以“擦边球”或是伴娘忍气吞声悄无声影地上演着。高端如明星,闹伴娘也成了一种习俗。
让人不得不嗤笑一声,这种“娱乐”的方式真是低俗又流氓,怀着恶心下流的心,嘴上说着“热闹”、“添喜气”,做着令人作呕的事情,即使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科技文明都不如现在发达的时候,都不会有这么可怕的所谓“习俗”。我敢说那些嘴里说着“习俗”,手里做着“恶俗”的人,十有十根本不知道历史上到底有什么婚礼习俗。
唐代距今已经超过一千年,当时的婚礼其实和现在差别不大,真要说区别,可能就是少了那些无耻下流,猥亵伴娘的所谓“习俗”吧。
唐代女性结婚主要还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对于其他朝代女性而言,更多了一些自由,唐玄宗时期宰相李林甫膝下有不少女儿,他就在自己书房里开了一扇小窗,每当有书生到书房议事,就让女儿们到小窗边观望,如果有合心意的男子可以悄悄告诉父母。父母也比较开明,就算为女儿选了夫婿,也会征求女儿的意见,和她说清楚选这个夫婿的原因,相对而言唐代女性在婚姻中还是有一定自主权的。
真是进入谈婚论嫁阶段要经过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
指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媒人在古代非常常见,现代几乎看不到了,不过一些相亲而结婚的男女也有通过介绍人上女方家提亲的。更多的是男方和男方家长一起到女方家提亲,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弱化了这个步骤,但是对我们来说却并不陌生。
问名
指问清女方的生辰八字姓名等等,虽然古代女性没有正式大名,小名还是有的。比如武则天(则天不是她的名字,是她的尊号)小名媚娘,比如长孙皇后小名观音婢。
这些都要问清楚,请术士相看合八字,其中会有八字不合这样的事,不过到了这一步男女双方还没有进入婚姻程序,如果八字不合,双方可以另外各自婚配。这种封建迷信实在不可取,不过就算到了现在还是有不少地方会合八字,占吉凶,我们依旧没有抛弃这些古代陋习。
纳吉
指的是将八字送去占卜和问名一起进行。
纳征
指的是男方家派人到女方家送彩礼。一旦女方接受,男女之间基本已经确定了婚姻关系,就和现在办理了结婚证一样。送彩礼一直是我国结婚巨大的难题,在古代也是如此,看来这个问题过了一千多年还是无法解决,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再过一千多年,留给后人来解决了。
请期
指的是男方家征求女方家意见决定婚礼日期,在唐代也是要办婚宴的,双方一般都会选定黄道吉日办婚礼和现在相同。
亲迎
指的就是婚礼了。唐代人迎亲会做点什么呢?
新郎会在吉时骑着马赶着车,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婚礼车队,去女方家迎亲,到了门口不能进,先要朗诵一首“催妆诗”。
说起唐代最出名的是什么,想必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唐诗,诗这种文学题材并不是唐代独有的,在唐朝之后依旧有不少文人写诗为乐。为什么说到“诗”,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唐诗”呢?因为只有在唐代,诗的创作、朗诵和学习到达了巅峰时期,上到天子士大夫,下到贩夫走卒,人人都可以念两句诗,即使自己作不出,也可以朗诵别人的精美诗篇,唐诗绝对不是李白杜甫的专利,而是唐朝全民风尚。在婚礼上也不例外,想要接新娘,先要作首诗。
“催妆诗”朗诵完,女方亲戚就要出来阻拦男方家的车队,称作“障车“,讨要红包,这也和现代差不多。发完红包,新郎进了女方家还有一道障碍,女方家的家眷会来“下婿”,就是给女婿一个下马威,打女婿一顿,这当然不是实打实八、九个壮汉把新郎一围暴打一顿,都是走个过场,警告新郎要对自己的新娘好一些,否则娘家人不会饶他,这些程序走完,才能顺顺利利地接新娘。
新娘上了车到男方家,下车必须踩在彩色地毯上,跨过马鞍,这些寓意“前程似锦”、“平平安安”,对婚姻生活的一种祝福。之后就要开始盛大的酒宴了,大家吃吃喝喝,吃喝结束,许多人期盼的“闹洞房”就上演了。
唐代新娘是不戴红盖头的,而是以扇遮面,其实历史上戴红盖头的习俗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古老,并不是哪朝哪代的新娘都戴着红盖头等着丈夫揭开的。唐代闹洞房也没有特别多的“节目”,新郎想让新娘把扇子拿开要吟诵一首“却扇诗”,新娘觉得好就把扇子拿开,觉得不好就让新郎再吟诵一首。这就是唐代“闹洞房“为数不多的节目。
唐代的婚礼程序经过了一千多年,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似乎变化并不大,但是我们也没有看到伴郎、伴娘的身影,更没有借着“闹洞房“猥亵,占伴娘,甚至新娘便宜的事情。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就吟诵一首诗,新郎想讨新娘欢心也吟诵一首诗,风雅又喜气。
别再拿什么“习俗”做借口,要闹洞房之前,还是先“下婿”一次,狠狠揍那些想趁着别人办喜事自己占便宜的人一顿,这才是习俗,这可是早在唐朝就有了的风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