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李璇
秋天是婚礼的高峰期,婚庆行业一向有着“金九银十”的说法。国庆节期间,90后北京女生林琳一共参加了3场婚礼,婚礼“主角”分别是前同事、大学师妹和童年伙伴。“各个人生阶段的朋友圈子,都在婚礼现场重逢了,倒是有不少意外之喜,而且三场婚礼分别在草坪、民宿和艺术中心举办,草坪那场居然还安排了抓娃娃机,就像是一场游园会,很有参与感。”林琳说。
随着90后、95后日渐成为婚嫁的“主力军”,备婚的各个环节,正日益彰显出年轻人的个性、喜好乃至审美趣味。根据《中国结婚消费新常态用户行为洞察报告》,90后、95后反对流程繁琐、形式主义的婚礼,对婚闹等结婚陋习也坚决说不,他们更注重享受结婚过程中的幸福体验,消费倾向正在趋于理性和“有度”,63%的90后、95后注重消费性价比。对于业内创业者来说,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也正在铺开婚庆行业新的市场想象。
阿宝婚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百万大场”少了,个性化婚礼多了
“我们从年开始做婚礼摄影,那时婚礼还都注重排场,遇到‘百万大场’是常有的事,现在就不多见了。90后、95后年轻人办婚礼,更讲求实际、个性,不少人会选择老洋房、咖啡馆这样的小型场地。”在广州创办留时电影工作室的卢轶文说。
林琳曾参加过一场在西餐厅举办的婚礼,“餐厅面积不大,可附近有一片湖,坐在室内就能看到芦苇在风中摇动,室内又全部用金色、桔色装饰,非常有秋天的感觉,后来这两种颜色也用在了我自己的婚礼上,氛围很温馨”。
“自己做主”是林琳为婚礼定下的基调,“场地早早就定下了公司附近大厦的阳光厅,现场有一道长长的阶梯,既有仪式感、方便拍照,还能省下搭台的费用,我已经留意很久了,家人也很喜欢。至于婚礼其他环节,能DIY的我都自己动手了,司仪也是请朋友客串的”。
90后杭州女生阿宝用“田忌赛马”来形容自己的备婚策略:“钱要花在刀刃上,婚礼只要在细节上有特色,就是成功的,最关键是要‘小钱大用,大钱慎用’。”
具体来说,在婚庆公司、婚礼场地等大额支出上,阿宝态度较为谨慎,“我先在一家综合评价尚可的婚庆公司里选了中低档价位项目,又在朋友推荐下定了风景区的小型场地,一共花了不到5万元”。
请柬、桌卡、新房装饰、背景板这些成本较低却相对容易出彩的物品,才是阿宝的备婚‘重头戏’。“背景板、迎宾牌、人形立牌、喜糖盒都是我自己设计图案后在网店定制的,婚礼当天,亲友远远一望,就知道是我的婚礼,部分婚品典礼之后还可以装饰屋子,将婚礼的回忆保留下来。”阿宝说。
林琳婚礼上的不少小配件,也购于电商平台。“从头花到戒指,从喜糖到气球,只要肯花时间挑选,网上基本都能买到。”林琳说。
盐城创业者冯艳娟自年开始涉足婚庆行业,创办的苏曼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如今旗下开有“三生缘婚品”等多家线上店铺,销售桌卡、拉花、签到簿、指示牌等婚品。
“来购物的新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冲着低价来的,走量;另一类办的是10桌以内的小型婚礼,一般在我们店里只会购买几种产品,然后再去其他店里看,一点点凑齐婚品,他们追求的是精致、个性。”冯艳娟说。
备婚服务平台“琰琰婚礼日记”创始人琰琰在北京记录了数百场真实的婚礼故事,她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