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婚礼 >> 婚礼发展 >> 正文 >> 正文

略述越西彝族的年节与婚丧

来源:婚礼 时间:2023/4/21
白癜风特征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4781694.html

彝族的年节文化、婚丧文化是彝族的核心文化之一。下面,鄙人略述一下越西彝族的年节与婚丧,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批评指正。

越西彝族的年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民族特有的传统年节,如彝历新年、火把节。另一类是与其他民族共有的年节,如春节、端阳节等。此类节日多限于彝汉结合部地区的彝族才过,并且大部分都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没有隆重的节日气氛。

一、彝历新年

彝历新年,彝语叫“库施”,一般没有统一的时间,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内各地收完庄稼后,按一定的区域各自择吉日举行。由于气候原因,高山地区过彝历新年的时间早于平坝河谷地区。时间没有统一,过年的环节基本上是相同的。

过年前,每家每户都得砍上过年柴,并有规则地堆放在庭内,称之为“过年柴堆”。准备好过年的年货,买好或酿好过年酒。临近节期时,男主人要编好一张屠杀猪时用的竹席,磨好杀猪、砍肉的刀;女主人要把家内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节气为三天,第一天成年男女都非常忙碌。妇女们早上起来,首先烧制荞饼、煮鸡蛋、做饭等。男人们则与左邻右舍几户或十来户人家组成互帮队杀年猪,杀猪的顺序以村中辈分的高低而定,先杀长辈家的,再杀晚辈家的。若村中有“毕摩”,则先杀“毕摩”家的。杀猪前在门前烧一小堆有浓烟的火,通告祖先们回来牵年猪。男主人要用青蒿洒酒敬请祖先,随后给大家倒一杯酒,称之为“逮猪酒”或“杀猪酒”。人们在院坝里边喝酒边评论年猪的大小、肥瘦。畅饮之时,推荐一位高手把猪一下摁倒在地,用膝盖顶住猪的侧腰,其他人七手八脚地上去,将猪捆好,抬到一个专门准备好的木墩或较厚的石板上去杀。死后把猪俯卧起来头向正屋,拿一瓢水放上烧红的一块小石头,绕猪转一下,随即倒掉,以示去了污秽。

以前猪毛是用火烧而不是用开水烫,否则供奉时害怕祖先不接受。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人采取折中的办法,先象征性地烧一下,然后再仔细烫掉猪毛,或者先烫后再用火烧的办法,或用液化气焚烧,既不得罪祖先,又能将毛褪尽。这方法如今已被绝大多数的彝人接受了。杀猪时,人们第一关心的是猪胆汁、猪胰条。彝族认为,过年猪胆汁多成色好、猪胰条规则为最佳,胆色驳杂斑点多、猪胰条不规则为不吉祥。看过猪胆汁、猪胰条后,还要看猪尿泡尿多不多,多就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接下来,主人家就按规矩取些肉和切些肝,连同胰条、一个肾,烧熟,选些端到火塘上方的神龛上祭祖,其余让大家来品尝。

过了第二天,彝语叫“库施多博”。一大早,家家户户的成年人都忙于给孩子准备猪脚,煮熟后用小麻绳穿起来,前后各加上几块大小不等的荞饼,让年岁最小的背着,兴高采烈地赶到事先约好的地方,合在一起进行野炊。年纪大点的就用刀把肉剔出切成片,有的则用手把烙饼掰成小块,放在肉里一起炒来享用。从拾柴、生火、切肉、下锅到分配,都没有大人参与。切猪脚时,每只都得留下最大的骨头,有意地留一些瘦肉,拿回去孝敬自己的母亲,体现彝家以母为大的传统风俗。

第三天是节日的最后一天,彝语叫“波机”或“阿普波机”。鸡叫第一遍,家里的大人就起来做祭品,唤醒所有的家人,说是祖灵离开之前要清点人数,以确保每一个人的安全。大人趁天亮之前行祭,以示送先灵并祈求吉祥如意。之后,都来享用这些供品。

拜年是彝族年节礼俗的重要内容。过年第三天,女主人带上一些酒,煮上若干个鸡蛋,外带一袋炒面,再带一盆嵌上鸡蛋的冻肉和三掌宽的前胛肉送到娘家去拜年。

二、火把节

火把节,彝语叫“都则”,是彝族人民极为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它的由来有各种传说,越西地区流传较广的是火烧蝗虫的神话。相传,天帝恩体古兹派凶神斯日阿比到人间作恶,彝族大力士赫体拉巴不顾个人安危与之相斗,战胜了凶神。后来,天帝大怒,撒下蝗虫来糟蹋庄稼,于是彝族人民在赫体拉巴的带领下,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纷纷举起火把烧死害虫,保住庄稼,从此人们便把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定为火把节。

临近火把节,首先需要准备的是火把。火把通常选用蒿杆和竹。其次,每家每户都得提前七天抱一只黄(白)仔母鸡到野外田地里,边走边祈祷丰收,还诅咒害虫,然后将鸡关在干净的地方,作为节日那天必备的祭物来宰杀。节日来临,白天人们忙于杀牛宰羊。节日杀生非常讲究,杀牛选用斧头将其打倒在地才能用刀放血。绵羊只能用木棒打倒之后才用手慢慢地捏死。鸡只能用手捏死后边烧边拔毛。火把节杀的鸡必须是仔黄(白)母鸡,杀时扯上几根鸡翅毛及鸡嘴壳、鸡脚壳扎成一束送上山烧掉。火把节“依乌圣正”以外的大多数地区都是下午杀鸡,且只杀一只鸡;而范围较小的顺河“依乌圣正”地区是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时就开始杀鸡,新成家的杀一只鸡,有了孩子后一般杀三只,一只黄或白色的仔母鸡,用来祭祖,其它的一般是阉鸡。鸡捏死后干拔鸡毛撒在路上,指引祖辈亡灵前来参加过火把节。现在,一般只杀三只鸡,来年火把节所杀的鸡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由于某种原因,鸡不足时可以用鸡蛋充数。火把节期间,酒是必备的饮品,许多地方都要自家酿制。

“唱火玩火”是火把节的主旋律。当夜幕降临时,各村寨火把竞相点燃,人们举起火炬,高唱火把节之歌,绕山间游田野,以示除灾灭害,祈求丰收。随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把燃剩的火把堆放在一起烧,形成团团冲天的篝火,边唱边跳,尽兴才归。第二天,开展摔跤、赛马、斗牛、斗羊、斗鸡等文体活动。

第三天傍晚,每家每户都带来“瓦西瓦都”,意为“鸡翅鸡脚”,走向山上,用火把烧掉,叫“则沙”,意为送祖归去,祝愿自家来年牛羊满坡、猪满圈。至此,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结束。改革开放后,政府主办“火把节”,通过选美等活动,促进了彝族文化、市场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婚姻

开亲(几夫)的原则,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同姓禁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同族内婚、等级内婚有所打破。

越西彝族婚姻分为订婚、结婚两个阶段。自由恋爱婚姻,大都是机关干部子女和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破除了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包办婚姻和娃娃亲婚姻,但还遵循同一家支内部严禁通婚的规矩。彝族称“此伟”不能通婚,否则就被视为严重的乱伦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惩罚。

彝族一般实行媒人说合,男女双方父母认可后,选定时间和地点,由父母、兄弟姐妹陪同男女双方见面同意后,双方父母和媒人谈彩礼。说好彩礼之后,就择日订婚。

订婚这一天,男方备好给女方的第一批彩礼钱。到了约定的时间,由男方的父亲、伯父、弟兄及媒人去女方家订婚。订婚彝语称“吾惹木”,要“典布司丁”(意为杀生)前辈为子女订婚后,大家都要遵守婚约。订婚虽然不具备国家法律效力,但是彝族当中是有特殊约束力的,婚姻大事不会当儿戏。

在订婚饮酒时,媒人先敬酒给双方父亲后说,天地相亲,彩虹做媒;虫蚊相亲,大地做媒;鱼儿相亲,大海做媒;猴儿相亲,森林做媒;男女相亲,媒人说合。今天,吾惹木,“典布司丁”的婚约就是习惯法法定的婚姻,大家要认真对待,你们两家从今天起就是姻亲了。

女方的父亲表态说,有女子要嫁给可靠的婆家,牛羊要放到草丰的地方。我们是放心把女儿嫁给你家儿子的。男方的父亲表态说,摔个石头过去要听落音,放群羊子到沟箐看牧草。你相信我家是可靠的,谢谢你!以后我们全家要待好你女儿,请放心!

屋外面,女方那边的女青年们在向前来订婚的客人泼冷水,显得非常热闹。家宴开席时,主人家把一只缠上猪胰条烧熟的猪前脚放进家什里先端给管事的客人品尝。管事、背“银子”的客人拿出男方家事先准备好的彩礼,外加两斤酒装进女方家的一张筛子里双手递给女方母亲,并说明有关情况,请她点钱。接下来,帮忙的人把饭菜分数卓,端给男方客人和媒人享用。再端一些给女方父母、叔伯等分享。

婚龄一般看女方,白彝女子虚岁17、19、21、23岁等单数出嫁为宜(据说,黑彝女子和白彝女子相反,虚岁双数出阁),男方的年龄不讲究。

结婚(席新)。越西彝族婚礼比较复杂。概况起来可以分为接亲、送亲、二次送亲等环节。每一个环节中始终贯穿一个“乐”字。

结婚时间一般选择属鼠、鸡、猴、羊日,具体婚期提前把日子算好。要接起走的头一天,女方家准备办宴席,招待接亲的客人和来帮忙的亲朋好友。新娘要穿上新衣裙,戴上头帕首饰,盖上盖头,由众女友陪伴进内室姑娘房。主人家请婚礼总管指定人杀猪、宰羊,安排生活。

下午,男方家由新郎的弟弟、表兄等组成“先木”队伍到女方家接亲。其中,指定一名有道德、能言善辩的人作为“先木博”,意为他在接亲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接亲的人背上早已准备好的、余下未给完的彩礼和酒去新娘家接亲。他们进门时,女方的姐妹们邀约女青年向他们泼冷水,有的用猪油拌锅烟灰抹他们的脸,使之成花脸。

“先木”的小伙子们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都必须冲破姑娘们的水阵,与她们打水仗,抢女人们提的水反泼她们,谁也不能翻脸,否则就会失礼。

开席时,帮忙的人把半边熟猪头、饭菜之类的端进内室给新娘及伴郎享用。伴郎彝语叫“席乃”,由新娘的表兄弟担任。接下来,再给接亲者端上饭菜让他们用餐。等客人吃好后,主人才能用餐。

第二天,也就是出嫁的那天,凌晨4点左右鸡叫头遍,等新娘来到堂屋内,由众女同伴围坐在她周围,选一名相生的女童或男童给她梳头。发梳散披于头后,唱《哭嫁歌》,女伴们围着新娘,一人领唱《阿嫫尼惹》(意为《妈妈的女儿》),众人应和。越西过去送亲都是男子送,现在部分地方有1至2人伴娘,称“多潘多莫”。女伴们不让接亲者背走新娘,接亲的小伙子们勇敢地冲破新娘的防线,双方激烈争战,接亲者竭尽全力冲入圈内摸到新娘的衣服就算成功了。这时,新娘和送亲队伍可以出发了。

新娘快要送到男方家时,男方家组织人去抬酒,端油炒饭在离家不远的一颗果树下等候新娘。等他们一到,男方代表向送亲的人敬酒、敬烟,接新娘走进一临时搭建的小房内,主客双方各选一名选手对歌。对完后,男方再次向客人敬酒、敬烟。敬完,男方选一名相生的女童或男童给新娘梳头,将头发梳成双辫交叉盘在头上,送亲的小伙子和男方的一些女青年争抢事先准备好的容易扯成两块的半边猪头,谁抢得大半猪头谁就算取胜,彝人称“窝依且尔”。

婚宴的场地,一般设在门外的空地里,摆上十多席坨坨肉及饭和菜汤让客人就餐。婚宴结束,等给完各种礼金和喜钱,男方家又举行一次小婚宴,称“挨来古”(二次送亲)。过去,二次送亲要另择日子举行。这次送亲人员可以减少,但晚上要借宿新郎家,要分主客,双方进行“克智”说唱比赛,要分个胜负。现在,这个环节简化了。

结婚仪式结束,当天新娘要返回娘家时,男方家组织5人或7人或9人或11人背一大块猪前胛肉、一定数量的酒和大米送新娘返回娘家去。这天下午,新娘娘家还要杀猪宰羊招待客人。

至此,结婚仪式告一段落。如果二次送亲已简化进行过了,以后新娘就可以到婆家生活了。

四、丧葬

越西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是火葬,特殊情况下才土葬。火葬干净、先进、不占地。但也有一种人要实行土葬,未满月的婴儿死了,就用新布和毯子裹好,装殓在木匣或简易的尸架里,带到野外人畜罕至的偏僻处,选择一颗野果树下挖坑埋掉,垒几个石头压在坑上,人们就知道此树下面埋过婴儿尸体不宜摘果吃,也不砍此树当柴烧。

火葬在越西彝族中传袭甚久,葬礼的规格和标准没有统一规定,视家庭经济条件和家族的强弱有所区别。丧葬的礼仪大体分为停尸、集中奔丧、守灵、出殡、聚众分肉等五个过程。

1、停尸(撮摩达)。人死后,一般停尸三至五天。不管是男女,不论名望高低尊卑,人死了,村子里的亲戚和邻居闻讯,停下所有的农活都前来哭丧。哭丧前,给死者穿上黑白蓝配套的寿衣,合唇瞑目,蜷腿,两手交叉于胸前,手指扣拢成拳。男人死了,逆时针给他缠戴头帕,缠扎“英雄结”,称“兹贴玛木”。“英雄结”必须对准鼻子、朝天,意为上天之路无阻挡。女人死了,未生育过的给戴上瓦片帽,生育过的给戴上荷叶帽。穿戴完后,在堂屋里搭一个高架床作为灵床,将遗体侧放在灵床上,盖上披毡。男的左侧卧,意为右手拿剑防身;女的右侧卧,意为左手便于抓羊毛捻线。

正常死亡的人遗体放在家里悼念,非正常死亡的人遗体只能在门外搭上竹笆棚放在院子里。近邻听到哭声,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不沾亲带故的都纷纷哭着赶来帮忙料理丧事。村里人到齐后,丧家在邻居中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治丧总管,由他组织分配村上的年轻人帮忙办丧事。历算师按照死者的生辰年月择吉日定下出殡日期后,分头通知亲友奔丧。

2、集中奔丧(撮刃)。这天是丧期中最热闹的一天,凡是来参加吊唁的人都定在这天到齐,祭品也是这天送来。奔丧者以一个家族为单位穿上盛装,牵牛羊,悬举祭幛,提着酒,放着火炮,临近了人人都嚎丧,有的还向观看的人群抛撒糖酒之类。有的主人家组织年轻妇女穿着盛装在半路上迎接前来吊唁的客人。客人来一波,她们迎接一次,直到奔丧者来完为止。客人有秩序地嚎丧进屋,依次站于死者的旁边继续嚎丧。嚎丧完备,客劝主节哀,主敬酒致谢,并向客人简要介绍死者死因及生平事迹。客人边饮酒,边述说死者生前的美德以及对他(她)的怀念。期间,由总管统一安排在村子里选择一块空地或大坝子或几户人家里办丧宴,用猪、牛的坨坨肉招待客人。

3、守灵(撮莫曲)。入夜,各路奔丧留下来的人都回到停放遗体处,举行各种悼念活动。翌日,鸡鸣之后,祭唱师组织十多二十人排成队,以一人领唱、众人和的形式为死者指路送魂,称“阿古合”。

4、出殡(撮莫起)。出殡这一天拂晓前,焚尸师傅做简易担架,称“央迭”,用两根长二米五左右的木条子中间用二尺长的木板做横档,男九块,女七块,用白布和麻线捆扎好后,将尸体侧身放卧在担架上。

祭师毕摩念《送魂(指路)经》,从死者的起居处为起点,以日行程为一路程段,一程一程地把死者的灵魂送到祖先居住地“木母普古”。怕死神把人带走,又把活着的家人灵魂返送回家,称“依苦”(唤魂)。

越西彝族火化地有一村一个的,也有家族有自己专用的火化地,都选在离住房不远的山坡上、山林里。出殡前,焚尸师傅在死者家人的指点下挖一浅坑,坑上堆放事先准备好的四尺左右的柴花子,男码9层,每层9根;女码7层,每层7根。行葬人员用两把火炬引路,由4人抬起灵担架跟其后,路远的8人分两组轮流抬。所有的送葬者都拥挤在灵担架后面边嚎丧,边朝前移动。把灵担架抬到柴堆上,安放就绪,待送葬的家属离开,焚尸师傅迅速将死者交叉在胸前的两只手扳向背后,让死者仆卧于柴堆,称“撮莫先”。接下来,开始点火焚尸。尸体火化完后,焚尸师傅请死者家属查看验收是否烧干净。如果家属满意了,火坑就盖上泥土,周围男人垒上九个石头,女的垒上七个石头做标记,不修造坟墓。这样,火化结束。

5、聚众分肉(果舍切)。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在一起聚众分肉是丧葬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把死者送上山后,人们分成主客两大片区,坐在开阔地上,主人方面组织人员抬起坨坨肉和大米饭或荞饼,先客人后主人,凡是在场者人手一份。分下来,如果肉食余下较多,客人还可多给。

原出:《彝族人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