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竹子编织的簸箕、箩筐、撮箕等器具是再熟悉不过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竹编,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在永胜县三川镇普枫村委会包官村,有一位58岁的大叔黎永康,他默默坚守篾编手艺40多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黎永康的篾编之家,了解这门“指尖上的手艺”。
黎永康和篾编结缘于童年,在当时村里许多人家都会用竹子编制簸箕、箩筐等农用工具,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他逐渐地喜欢上了篾编这门手艺。随着年月的增长,手艺也慢慢变得熟练起来,并成为了他多年的一种兴趣爱好。
来到黎大叔的篾编编织点,只见他拿着一件巴掌大小的竹编半成品,在飞快地穿过竹条的缝隙间,再从箩底的另一边拉扯出来,如此反复,蔑丝不停在指尖前后翻飞。一把篾刀,一双巧手,在竹篾上穿梭游离,行云流水。
一手握刀,一手扶竹,把竹子剖成粗细均匀的竹条,再将竹条削成各种规格的竹篾,这些篾片在黎大叔的手指间前后翻飞逐渐成型,变成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竹编手艺品。
黎大叔拿起工具刀,在一个特制支架上,对着一截竹条刮青剖片、劈划篾条。他说,编织并不是最难的工序,破篾才是最难也最讲究方式方法的一个步骤。
竹篾这门手艺,有着砍、锯、切、剖、编、削、磨等多重工序,全靠一双手,使用的工具则有篾刀、小锯、刨架、刮刀等各有其用。在编织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并交叉利用疏、编、穿、锁、扎、套等多种编织技法。
黎大叔编织的产品质朴美观,花纹图案多样。黎大叔从小学艺至今,他在竹编手艺上浸润了40余载光阴,他对竹编的热爱也被他编织进了岁月里。
在黎大叔家,专门有一个堆满篾编物品的角落,里面摆放着近百个精美的竹编工艺品,筛子、箩筐、茶箩等各类竹制品堆放如小山。小编看到,有的竹制品看起来大概有几十年的样子了,有些甚至连名字、用途都说不上来,极为有趣。
黎大叔做的篾编物品以竹蔑的原色黄色为底色,部分做篾具的竹条通过染成红色、黄色等编织成图案、文字,以表现吉祥喜庆。
这些取源于大自然的竹材,编织成精美而又实用的生活用品,赋予了人与物品美好的关系,这些日用之物的美,正是来源于手工艺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过去,盖茶箩、米筛等竹编用品是婚礼嫁娶必不可少的风俗礼仪工具,撮箕、竹篮、簸箕等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用工具。现在,这类竹编产品依然有需求,但已然不再是刚需。
在竹篾鼎盛的时期,黎永康所在的包官村一带,算是三川镇竹制品的主要产区,许多人家都从事这一行,如今只剩下像黎永康一样的少部分人,还在坚守这门传统技艺。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活都已外出打拼,篾编这样的手艺,也开始慢慢的没落凋零。
时间不可逆流,传统手艺已逐日被机械化加工取代,篾编手艺也是如此。像三川篾编这样的手工艺确实应该被传承,只不过要符合市场需求的话,就得让这些手工艺产品在保留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又需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才能让其得以更好的传承。
图文/编辑:华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