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是我国历史上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和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它历史悠久,以松花江、黑龙江下游沿岸和乌苏里江流域一带为居住的核心地区,因此一直以来并不为世人所熟知。
赫哲先民居住地域广大,居住分散,且生产力低下,因此利用现有史籍整理赫哲族的族称和族源问题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但可以确定:赫哲族是黑龙江土著少数民族。赫哲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时代就与中原内地的人民有着直接的联系。不管朝代如何更替,赫哲族所在的地区一直隶属于中国的版图。
赫哲族的社会制度
哈拉莫赫哲族称自己的氏族组织为“哈拉莫昆”。
“哈拉莫昆”这种简单的社会组织,是同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完全适应的。赫哲族处于东北边疆比较闭塞的地区,从事着原始的渔猎业生产,因此其社会发展是缓慢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赫哲族社会制度是“哈拉莫昆”制。它的主要特点是:“严格遵守氏族内禁婚、氏族审判、氏族崇拜、血族复仇、寡妇内嫁、亲属继承财产等法规。”
关于“哈拉莫昆”又写作“哈拉穆昆”,哈拉是基本的血缘组织,以后由于血缘组织的不断发展又分支出噶尔干(gargan)与穆昆两个部分。
赫哲族哈拉的最高管理机构是议事会。哈拉议事会的作用很大,当氏族遇到紧急的情况时常召开这种规模很大的集会,来进行民主讨论并进行表决。
本氏族内部遇到的各种事情,除了开“议事会”来商议外,均由“哈拉莫昆”在内部得以协调。但是如果遇到情节复杂、事情重大或者哈拉内部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一般也不会寻求官府;而是邀请其它的“哈拉莫昆”中办事公正、有威望的“哈拉莫昆达”来帮助解决。
原本“哈拉”和“莫昆”是存有区别的,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内部家族逐渐增多,随着家族作用的增强,家族开始取代氏族,使氏族组织走向瓦解。由于“哈拉”这一称呼深刻遗留在人们的心中,人们也就自然的把家族称之为“哈拉莫昆”,实际上这和最初的“哈拉莫昆”是有区别的。
由于每个氏族有都一个姓氏,所以同一个姓氏不能是两个或以上的氏族。因此,同姓的各家不一定是同一个“哈拉莫昆”,但是“哈拉莫昆”却是由同姓的各家组成。“如街津口毕长顺的‘哈拉莫昆’就是由毕长顺、毕清福、毕正来、毕传福等八家组成,毕清福是‘哈拉莫昆’。一个‘哈拉’可以有许多‘莫昆’,但一个‘莫昆’只能属于一个‘哈拉’。
婚俗
1.婚姻形式
赫哲族的婚姻也如恩格斯总结人类婚姻形式一样具有三种婚姻形式,即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
而“这三种婚姻形式大体上与人类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步入近代文明时代的赫哲族婚姻也多为一夫一妻的对偶婚,极少数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的情况也大多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如失散多年或者长久在外狩猎未归的。
赫哲族的直系祖先可以推溯到肃慎,而从一些文献上看,肃慎人的社会中有“妇贞而女淫”的现象,即在姑娘未结婚之前,可享有较多的自由,但是结婚后妇女必须对自己丈夫要忠贞不二。
在原始氏族公社时代的赫哲族是实行血缘婚,“婚姻,从世代口头流传的伊玛堪作品中可以看出,早年存在的婚姻结合方式有抢婚(由于氏族之间的冲突而把战败一方的妇女抢来为妻)、条件婚(主人公向姑娘求婚,由姑娘本人或她的父母兄弟提条件,主人公符合条件,娶姑娘为妻)、转介婚(主人公参加比武,符合条件或者取胜,但没有同姑娘结婚,而是转让给他人)、许配婚(女方的父母兄弟出面劝说,或由主人公的妻子姐妹出面的说媒,撮合主人公和女子成亲)。”正如许多古老民族一样,早年在赫哲族中实行族内婚。
随着社会的发展赫哲族在同族之间是禁婚的。这是认为“同族男女结婚后,所生子女是恶鬼,会喝人血,会赶走落网之鱼。”赫哲族早年的婚事一般是没有自主权的,都是由父母或者媒人撮合,但是爱情是自由的,赫哲族的青年男女也是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美好的幸福。
在清末,赫哲族婚配上还仍有原始遗风,如尚存在抢婚、换婚,如姐姐死去,妹妹可以续婚,即嫁给姐夫。因家贫可以换亲,双方都不讲任何条件。反之,寡嫂可以嫁给弟弟,但是条件是年龄相差不要太大,而且“寡妇离开前夫家时,须先给公婆装烟倒茶,娘家陪送的嫁妆,一件也不能带。如有乳婴,可以带走,待断乳后须送回原夫家,由其兄弟抚养。娶寡妇者多为丧妻续弦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获取生存资源,赫哲族不断地流动迁徙,因此造成了赫哲族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在婚姻上表现出与其他民族相互通婚的人数越来越多的现象。“赫哲族与汉人相互通婚,或者被同化而现在不能显著区分族别了。”又如“黑斤费雅喀济勒弥人,在今日吉林省东北边。自依兰以东,如桦富临绥等属,皆有其踪迹(据十年前调查,桦富临绥四属,男女凡七千余人),但血统多已混合。”可见,族际婚姻现象非一时之风。而实行族际婚姻对赫哲族体质的优化、社会的进步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另外赫哲族的一夫多妻制度,同以往封建社会上的一夫多妻制不完全相同,带有原始社会夫权制兴起之初的特点,女性并不完全依赖男性,甚至还给男性许多帮助,而且他们的婚姻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赫哲族文学作品曾提到,妻子自己完全有权决定是否回母家,说明她们较之真正的阶级社会,有更多的自由,虽然赫哲族社会存在着一夫多妻制,但是女子的地位并不是从属、低下的。
2.婚姻年龄及仪式
在结婚的年龄上,赫哲族结婚年龄普遍比较早,大多数在男女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成婚了。有资料显示以前赫哲族成婚年龄更早,如在俄文资料中也有记载“戈尔德人(赫哲人)的婚姻由父母包办,一般在十四至十五岁时结婚。”婚事要经过求婚、订婚、过小礼、过大礼、结婚仪式这几个过程。
求亲时,赫哲族男方长者、提亲的男子和媒人要带着酒礼去女方家,即“聘娶,男携酒壶入女家,先饮,后议银两数目,上者以绸缎羔皮代,次以布。女与父母俱允,即同宿一夕,再约期送女,不亲迎。时有同妆妇女三、四,俱乘船至门前步行入户,女即执酒敬客,客以布为礼,亦敬翁姑兄嫂”。边喝酒,边提婚,边议商议婚事,往往就是在这样和谐喜庆的气氛中把男女双方的大事给敲定,如过小礼、大礼、婚礼的时间地点,婚礼的具体事宜等。
此外在定亲过程中,赫哲族男子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这时也是岳父考验未来女婿是否满意的一个机会,赫哲族认为喝酒是否大方爽快,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古代赫哲族的婚礼大多在黎明举行如“拜天地是在天刚亮,太阳还没出来时,表示兴旺。这时院子里摆一张桌,上放香炉、酒、糖果等,仪式多由男方伯父、叔父主持”,这与远古时期汉族的婚礼在黄昏举行不同。之所以选择在黎明时举行婚礼,是因为在赫哲族眼里婚礼是一日之开始,是蓬勃兴旺的含义。
在婚礼的仪式方面,早年的迎亲步骤非常简单。如“赫哲早年婚配,不避戚属,其礼亦异,近亦渐效华风,一切仪式与满洲同,惟多以女聘于人,无聘人者以种族之不同而习尚之或异也。新娘下车后(桦川无轿),面北双拜,不设斗秤、香案,此其异也。”在临出门时,新娘要哭泣,以表示对娘家的惜别,以及对娘亲抚养的感激之情。送亲队伍带着陪嫁物品——一般是用桦树皮做的一种“筐筥木杓”。
赫哲族与汉、满族一样也是以聘娶为主的婚姻形式清末以后,赫哲族受到满族和汉族的社会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在婚俗上也渐渐受其熏陶。无论是聘礼还是嫁妆都比以前更为丰厚,在婚嫁仪式的内容上也渐趋繁琐。
如新娘乘彩船、彩橇。“彩船是在捕鱼船上搭彩棚,即用柳条子摑弯扎起来,用红布或花布蒙上,再扎一些彩布条。棚前有门帘,上挂一朵大红花。彩橇是冬季迎亲用的,是在雪橇上搭彩棚,由狗或马拉彩橇。”挂大红花,扎彩条一般是汉族的婚俗,但在雪橇上搭彩棚,狗拉彩橇或马拉彩橇却凸显赫哲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下车或下船时,由娶亲婆引路,两个少女搀着到院内。窗前贴上天地牌,摆上供品,插上香。新郎身穿长袍,佩戴大红背带,胸前戴着大红花,走出大门,迎接新娘,一同来到天地牌下,双膝跪下叩头,表示成亲。然后新郎进屋站在门槛内等新娘进来。
蒙头的新娘由少女领路向屋里走。刚迈门槛时,新郎用秤杆子挑开新娘蒙头布。男女老少都来贺喜。杀生鱼,摆酒宴,老年人喝酒,年轻人连唱带跳,尽情欢乐。婚礼仪式上有“训新娘的风俗”,即在拜天地时“亲族中的长者要向新娘训话,叫她好好孝敬公婆、尊敬丈夫,勤勤恳恳过日子,不要偷懒讨闲。训罢,新娘再次跪拜祖先,恭听长者向祖先祷告:新媳妇娶来了,首先要好好管教,保佑全家生活幸福……随后新娘拜灶神,长者又训道:一辈子不能离开这儿,柴火不好烧,不能发脾气,每天要给老人烧热炕头。”而“点长寿灯”,这也是赫哲族特有的婚俗。
赫哲族认为在洞房之夜点了长寿灯,能过一辈子太平日子。婚礼时,当新娘刚进入新房子的庭院里时,在院中等待多时的青年人就立即用手中的五谷杂粮,向刚进来的新娘身上大把打去,使新娘眼不敢睁、头不敢抬、缩着身子也不气恼,俗称这样做是为了打掉新娘身上的邪气。新娘和新郎在院中先是祭拜天地后,然后是一起进入屋内。先进西屋为了是拜祖先牌位,然后按照长幼次序依次拜见家中的老人。等这一切礼仪结束后,新娘要坐在炕里,脸朝里即俗称“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这里也有赫哲族特有的婚俗即新娘此时要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意为夫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新娘新郎共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绵,白头到老。
此外,赫哲族婚俗仪式上还有“拜老爷儿”风俗,所谓“老爷儿”是赫哲族对太阳的一种称谓,表达其对太阳的尊敬之情。旧时,当新娘在众人的搀扶下进入男家中时,“在司仪主持下,一对新人同拜‘老爷儿’。随司仪的喊声,由新郎先开新娘的头面巾,双双面朝‘老爷儿’跪下,由司婚人宣布:顶礼日月、星辰,顶礼江水、山岳,顶礼赫哲人祖先,顶礼亲友和四邻,新郎新娘叩拜。”
新婚之夜,为了喜庆有大闹洞房之婚俗,热闹的气氛不减婚宴,但闹洞房不超过一夜。新婚之夜赫哲族有这样的传统,“当嫂子的一夜不睡觉,观察新婚夫妇的一举一动。”婚礼后的第二天清晨起来,新娘子就要参加日常劳动,开始了今后伺候公婆料理家务繁杂劳动的生涯。首先是劈柴,而且要用娘家配送的斧子,然后再挑水做饭,待这一切完毕后,新娘子静待公婆起床,吃饭的时候赫哲族妇女一般也不上桌。
总结
现如今的赫哲族婚俗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两样,大多数赫哲青年男女都和汉族、朝鲜族、满族等外族青年通婚,通婚后所生孩子的民族成分也可以自主选择。当代的赫哲族青年男女都是自由恋爱,结婚仪式上出现了破旧立新,有很多新的民俗出现,也有的赫哲族青年男女举行西方婚礼或旅行结婚等。虽然一些古老的赫哲族婚俗已经成为历史,但是研究赫哲族传统的婚姻习俗对于了解赫哲族社会文化以及东北少数民族风土人情都有积极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08.html